貴陽南明工程監測有限公司
聯系人:饒經理 13078582762
座 機:0851-86825987
傳 真:0851-86825987
郵 箱:nmgcjc@vip.163.com
網 址:www.15390.cn
地 址:貴州省貴陽市云巖區中華北路109號(眾廈大樓1802號)
邊坡工程監測
邊坡工程包括:
●水庫庫區邊坡;
●大壩的壩基邊坡;
●公路、鐵路邊坡;
●隧道邊仰坡;
●基坑邊坡;
●河道護岸邊坡;
● 自然邊坡。
邊坡監測的目的和特點
邊坡監測的主要目的:
● 實現老邊坡整治或新邊坡施工的信息化設計與施工;
●判斷邊坡的滑動性、滑動范圍及發展趨勢;
●檢驗邊坡整治的效果;
● 為滑坡理論和邊坡設計方法的研究結累數據。
邊坡工程監測的特點:
●監測區域大,涉及的巖土性質復雜;
●邊坡逐漸形成,部分監測點的位置要隨之變動;
● 監測的期限較長,貫穿于整個工程建設過程;
邊坡工程監測的內容和方法
1.大地測量法
測二維水平位移:前方交會法(兩方向或三方向);
雙邊距離交會法。
測某個方向的水平位移:視準線法;
小角度法;
測距法。
測垂直位移:幾何水準測量法;
精密三角高程測量法。
優點:監控面廣,能確定邊坡地表變形范圍;
量程不受限制;
能觀測到邊坡體的絕對位移量。
缺點:受到地形通視條件限制和氣象條件的影響;
工作量大,工作周期長十;
連續觀測能力較差。
2.GPS(全球定位系統)測量法
GPS的特點:定位精度可達毫米級
優點:觀測點之間無需通視,選點方便;
觀測不受天氣條件的限制,可全天候觀測;
可同時測定觀測點的三維坐標和速度;
在測程大于10km時,精密優于光電測距儀。
缺點:價格貴。
用途:地形條件復雜、起伏大或建筑物密集、通視條件差的邊坡監測。
3.近景攝影測量法
優點:攝影(周期性重復攝影)方便,外業省時省力;
能同時獲得許多觀測點的空間位置。
缺點:精度較低。
用途:崩滑體處于速變、劇變階段的監測;
危巖臨空陡壁裂縫變化;
滑坡地表位移量變化速率較大時的監測。
三、儀表觀測法
特點:監測的內容豐富,精度高,測程可調,儀器便于攜 帶;
可以避免惡劣環境對測試儀表的損害;
資料直觀可靠,能連續觀測。
●地面選點及布置
●監測點制作
●量測實施
● 資料匯總及報表形成
2.地下位移監測和滑動面測量
●鉆孔
●元件埋設及初始量測
●量測實施
● 資料匯總及報表形成
3.環境因素監測
●地下水位長期觀測
●降雨量統計
●其它,如地溫及地下水渾濁程度和化學組份的變化及流量等
●聲波測試
●振動測試
● 其它測試的實施
二. 監測資料匯總及分析
1.監測的報表
● 監測日報表;
●階段性報表;
● 監測總表
2.相關圖件
●各監測項目時程曲線;
●各監測項目的速率時程曲線;
●地表位移變形矢量圖和等值線;
● 各監測項目在各種不同工況和特殊日期變化發展的形象圖
3.分析報告
一般分析報告中應含以下內容:
●工程地質背景
●施工及工程進展情況
●監測目的、監測項目設計和工作量分布
●監測周期和頻率
●各項資料匯總
●曲線判斷及結論
●數值計算及分析
● 結論及建議
1、控制基準:
平面控制網線(四等導線)17km;三等高程控制網線21.69km;四等水準網線12.4km。
水平角用J3型經緯儀6測回測定;正的垂直角用J2型經緯儀中絲法2測回測定;高程控制網三等水準定測采用DS3型水準儀,雙面水準尺往返觀測。
2、地面變形位移監測點的布設
西北部楔形體:7點(G22-G28);東部構造夾泥帶d3:21點G1一G21);場地周圍:5點(G29一G33)。
3、地面變形位移監測數據處理和成果分析
每次測量的水平位移矢量繪制在以該點為原點的平面圖上;將每個監測點25次的平均方向作為該點的水平位移總方向;位移矢量在水平位移總方向上的投影為該點的總水平位移量。
發生水平位移的判定標準:
各次測得的值具有明顯的方向上的傾向性,Z大偏移值超過2cm。
發生垂直位移的判定標準:
一個測點25次監測值中Z大垂直住移量絕對值大于1cm;位移的正或負具有系統性;或經回歸計算后首次和末次位移差較明顯。
西北部楔形地質結構體地面上的7個點中:
有2個點發生了水平位移:
①22.7mm(SW8°49ˊ);
②22.5mm(SE43°21ˊ)。
有5個點發生了垂直位移:
①-15.3~-22.5mm(NE17°30ˊ~21°11ˊ);
②-31.4mm(向SE43°21ˊ);
③-13.4~-37.7mm(垂直下沉)。
東部構造夾泥帶d3上盤的21個點中:
有7個點發生了水平位移:
①23.5~52.0mm(NE27°39ˊ~85°09ˊ);
②22.2~56.0mm(SE35°42ˊ~51°34ˊ)。
有8個點發生了垂直位移:
①-10.8~-76.2mm(NE18°46ˊ~85°09ˊ);
②-25.0~-51.0mm(垂直下沉)。
地下變形監測
1、地下變形監測孔的布設及監測:
夾泥帶d3上盤巖體中布設了地下變形監測孔20個:
● 鉆孔傾斜儀采用SX一20型鉆孔傾斜儀:
西北部楔形地質結構體上:DX-1~DX-3、DX-7、DX-8;
東部山坡原有滑坡體上:DX-6、DX-11~DX-14、DX-20;
山坡頂部:DX-9、DX-10。
● 滑動測微計監測使用瑞士產的滑動測微計:
東部坡頂平臺:H4、H15、H16、H18
測定靠近主廠房部位構造夾泥帶d3上盤巖體的微小變形。
● 多點伸長計監測采用6點桿式伸長計:
東部坡頂坡眉部位:D5、D17、D19
2、地下變形監測成果及其分析
監測時間:2年,監測頻率:平均1次/月。
●西北部楔形地質結構體部位:水平位移為4.50mm~24.84mm;
● 東部坡頂靠近主廠房部位,在深度為2.5m~5.0m處,下沉很??;
● 東部坡眉構造夾泥帶d3附近,孔D5中28.0m深處,下沉10.2mm;
● 原有滑坡后緣以西,孔D17和D19中8~11.8m深處,下沉0.8mm和2.2mm;
● 在東部山坡原有的滑坡體上,相當于構造夾泥帶d3附近:
▲水平位移:7.55mm~19.50mm(6個測孔中的5個);
▲ 方向指向坡下,發生Z大位移處的深度為8.0mm~ 25.0mm。
五、位移監測成果與穩定性評價
1.楔形地質結構體的穩定性評估:
大部分測點的位移隨著時間延長而趨平緩;
楔形地質結構體有量小速慢的位移,并仍會延續;
楔形地質結構體底部軟弱結構面蠕變是導致巖體位移的主因。
2.東部山坡的穩定性評估
東部坡頂:地面測點G19、G21都沒有發生位移;
4個滑動測微計,測到位移僅+1.55~-2.70mm;
2個多點伸長計,測到沉降僅0.8mm和2.2mm。
結論:東部坡頂構造夾泥帶d3上盤穩定。
東部坡面:21個地面位移監測點中有12個都發生較明顯位移:
水平位移:22.2~56.0mm,方向指向坡下;
沉 降:10.8mm~76.2mm。
多點伸長計D5:沉降:10.2mm,深度位置:28.0m;
6個鉆孔傾斜儀除DX-11外都有明顯的水平位移:
水平位移:7.55~19.5mm,但位移已逐漸減慢。
結論:東部山坡原滑坡周界以內的巖體,仍在向坡下緩慢位移;
發生巖體變形的底界仍在構造夾泥帶d3附近;
主要原因是構造夾泥帶d3附近巖體的蠕變。